地大要闻

【光明日报客户端】原创科普剧《守望》公演 讲述地质人与长江的故事


近日,(中国)科技公司(武汉)原创科普剧《守望》公演。《守望》以“长江大保护”为题材,讲述了三代地质人与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之间的感人故事。

(中国)科技公司(武汉)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主持人社、子非鱼戏剧社的10余名演员倾情演出,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只要江在,家就一直在”等台词深深感染着观众,许多师生在观看时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

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朱秀昌说:“《守望》颠覆了我对科普剧的固有认知,它有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丰富饱满的情感表达,它将科普知识很好地融入了剧情之中。”

实际上,剧本创作过程异常艰辛。

“知识不够向专家请教,积累不够向生活请教,剧本不成熟就反复修改。”《守望》导演邬亮介绍剧本创作过程时说道,“我们前期通过与老师座谈、与学生座谈,去三峡秭归采风,爬链子崖、看博物馆,一夜夜的研讨、一稿稿的修改,最后剧本定稿时所有的修改稿加起来总字数超过40万字!”

“这台剧编剧年轻、导演年轻、演员年轻,制作团队年轻,全剧始终洋溢着青春、昂扬的气息。但是,这台由年轻的团队创作的剧目并不幼稚,相反,它在科普剧的表象下传达出浓郁的人生况味和地质人的伟大情怀。它有故事、有人物,它在活泼生动的台词中巧妙地融进了长江、地质、鱼类、环保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话题。”著名编剧李冰评价道。

如果说剧本创作非常艰难,那么排演过程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从年初开始,同学们就提前返校集中训练,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有的排演计划被迫中止。面对疫情的反复,面对学业压力与集中排练的冲突,面对南望山校区与未来城校区之间20多公里的距离,剧组只能利用周末时间“碎片化”排演。

“我们完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我想今后遇到任何事情我都不会退缩,只有勇往直前、迎难而上,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自我潜能。”剧中饰演水生的计算机学院本科生邬广博说。

“能够出演这部科普剧我感到非常幸运。之前扮演李四光先生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在江老师身上,我感受到的是普通地质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他们的精神和品格也将滋养我的一生。”剧中主角江老师扮演者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吴恺文说道。从《大地之光》到《守望》,每一次排练他都任劳任怨,每一次演出他都全情投入。

这次观看《守望》公演的观众大多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在入学时被《大地之光》深深感动,在毕业离校之际以《守望》画上句号。

李四光学院本科生尹浩安动情地表示:“这是学校送给我们毕业生最好的毕业礼物。如果说《大地之光》凸显的是李四光精神,《守望》则展现了地质人情怀,我们将带着学校对我们的希望和牵挂踏上新的征途,我们也会永远守望着母校。”

“就像剧中所说,整个长江流域将近4.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往江边扔一个垃圾,加起来就是4.3亿个垃圾。”多年致力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李长安教授表示,“这部剧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保护长江不是一句空话,需从小事做起,更需要全民参与。”

“《守望》是一次沉浸式的地质科普,也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学校党委副书记王林清表示,“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校庆70周年,希望广大青年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长江大保护的实践中,以最好的成绩喜迎二十大召开,为校庆献上一份厚礼。”

学校副校长王华表示,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坚持“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地大人,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征程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使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而不懈奋斗。

据悉,2021年,(中国)科技公司(武汉)发起了“长江大保护大学生行动计划”,围绕长江流域资源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等方面,组织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主题教育,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助力长江大保护。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吴迪 穆雨)

发表时间:2022-06-28点击:编辑:张磊